5G加速、AI协同 疫情下的科技战“疫”

2020-02-19 09:17   来源:科技E侠   科技E侠

  过去几年,AI更多活跃于普罗大众的概念与想象,以及资本的投资热情中,但随着去年5G正式商用,5G融合AI技术的落地场景应用开始被广泛提及。

  当春节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各科技企业在捐款、捐物之余,也各显其能的运用5G、AI等技术,在病毒溯源、物流通信、疫苗研制、重症救治等方面为助力疫情防控发挥重要作用。而外界也由此进一步窥见到5G、AI技术更为成熟的落地应用方案,比如,仅用10天就完成的火神山医院建设、三大运营商仅用时两天开通医院宽带与完成5G基站建设、仅用12小时就上线远程会诊、通过AI技术仅用时14天就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

  虽不断上涨的确诊人数揪得人心惶惶,但科技助力的好消息却也在不断传来鼓舞人心。今天的科技话题我们就来说说,5G、AI到底为抗疫前线做了些什么?

微信图片_20200219081244

  5G “更快”化解聚集压力

  2月9日,为了“生活”的E侠君返京。

  北京西站,这个任何时候都人满为患的火车站却意料外又情理中的“冷清”,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这种特殊时候,来往乘客如此之少,却还没有平日里的层层关卡。走在从南广场通往地铁9号线的路上,总有种这个车站被“本君”承包了的错觉。

  都没有人坐地铁的么?地铁进站都不用安检的么?不用测体温么?

  是的,不用。

  E侠君查询后才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高进站人员测温效率,北京地铁购置多套非配合式热成像体温测试系统,于地铁北京站、北京西站等站投入使用。遇温度异常乘客,设备将自动报警,站内测温员将采取隔离复测的措施进一步确定。这,就是“5G热成像”测量体温系统。

  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仅E侠君返京的2月9日,北京西站接送旅客达4.8万人次,虽然相比去年同期到站旅客减少三分之二左右,但西站作为首都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阵地,大客流无疑给车站疫情防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当然,不只是车站,在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包括车站、学校、医院、厂区、写字楼宇等地在内的体温实时测量显得尤为重要。而如果光靠传统的手持测体温设备,不仅效率慢还容易造成人群聚集。

  5G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据了解可对进出人员体温进行非接触方式快速检测,测温精度可达±0.3℃,当有人员体温超过告警温度阈值,如疑似发烧时,设备将告警,提醒人员需要进一步检查。据E侠君了解到,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动均布局此领域,致力于以智能手段解决人员聚集场景下体温检测和通行效率。

  在“无接触”快速加测体温方面,除了5G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此前刷爆微博热搜的5G警用巡逻机器人也是类似原理,这款由黄埔区企业高新兴集团自主研发的5G巡逻机器人,可实现红外线5米以内一次性10个人快速体温测量,温度误差在0.5摄氏度,更妙的是,这位“小巡警”还能识别过往人员是否戴口罩。据了解,该款机器人可在机场、车站、广场、医院、社区以及重点卡口路段启用疫情防控模式,借助移动式红外测温筛查、循环播报提醒等功能,实现远程可视化指挥,协助一线民警在危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排查、防控任务。

  5G 通讯技术在公共建设当中的应用,最为震撼且耳熟能详的,应该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毕竟它可是让我们所有人都当了一回“云监工”。在火神山医院附近的楼顶,能看到一个圆形的监控摄像头在工作,那正是数以亿万计“云监工”们的眼睛,通过 5G 网络 可24小时不间断传输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实况。使用 5G 进行不间断直播,可以说是一次必然但又大胆的尝试。据中国电信方面数据,这次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 9000 万人次,累计访问人数超过 2 亿人次。而在中国移动方面,咪咕视频通过向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20 多家主流媒体进行直播推送,截止2月4日累计观看人数已达到 3 亿次。

微信图片_20200219081251

  如今已正式投入使用的火神山医院,5G应用仍然在继续大显神威,通过超高速5G网络连接,火神山医院实现了高速上网、数据采集、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业务。而类似业务的5G应用技术也正陆续在全国医疗领域落地开花。

  AI “更高效”辅助疫情攻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除了更高效的5G通讯传输外,AI 人工智能也在本次疫情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武汉的检测试剂数量不够,因此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检测。核酸检测试剂短缺、假阴性,都在影响新冠肺炎病人的确诊。

  所幸,AI算法的介入,为病例检测带来了好消息。

  浙江省疾控中心2 月 1 日上线“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据介绍该系统对比目前所用的核酸检测,能根据 AI 算法对疑似病例的病毒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从而防止病毒因变异而造成检测漏检的情况。在此AI系统帮助下,疑似病例的病毒样本检测也从原来的数小时缩减为半小时,大幅提高确诊效率,减缓医护资源紧张情况。

  随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上线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肺部CT影像的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进行定量分析、疗效评价和预测预后,有望高效、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

  医疗系统应用之外,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号召,多企业还利用AI与互联网教育支持学校开展自主网络教学服务。例如,华为云Classroom软件教学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培训机构免费开放;腾讯开放了腾讯云、腾讯会议系统、智慧校园等平台,助力区域实现远程办公及管理;商汤科技面向有需求的学生和教师免费提供AI科普和教学视频,免费开放商汤SenseStudy AI实验平台课程,提供AI编程教学实验服务,支持学校开展自主网络教学服务。于是造就了E侠君一位现任职高中老师的昔日高中同学所形容的,当下教师与学生的如下处境。

微信图片_20200219081257

  “云办公”“云学习”现已成为当下抗疫的重要关键方式。阻断病疫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居家隔离显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阿里钉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逾千万企业、近2亿人开启远程办公模式,钉钉此前还为此还紧急扩容来应对暴增的使用需求。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陆遥也肯定了在这次疫情中,技术所发挥的重大优势作用。“我们能看到数据和智能化的技术帮助医护人员能够更为高效安全地完成病情的诊断与诊疗工作。通过科技赋能疫情防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写稿间隙,E侠君还在跟从事科技行业的某前同事友人感叹本次疫情中“神助攻”的科技力量。该友人认为,疫情危机让云、5G、AI等技术提前发生了聚变反应。“疫情的阴霾终会散去,待疫情结束后,以5G为基础的物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城市、车联网、智能医疗等AI应用将会迎来井喷式增长。”

  如此,愿如君所言,向光而行的5G、AI终将迎来“春暖花开”。当然,这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科技创新依然是重中之重,切不能因任何意外冲淡这一主题。

官方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