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形机器人迎来了其量产元年,这一高科技产品不仅在工业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更在公众视野中赢得了广泛关注。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个名为《秧BOT》的节目让16个身着花袄、手持花绢的人形机器人“福兮”大放异彩,它们的扭秧歌表演整齐划一,灵巧多变,令观众眼前一亮,也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崭新高度。
《秧BOT》节目中的“福兮”机器人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名为宇树H1。这些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实现了自主跳舞、自主导航。据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场舞蹈表演历经近三个月的精心排练,才达到了如此惊艳的效果。背后支撑这一表演的是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让机器人在舞台上能够精准定位、稳定连接,动作和队形如同“复制、粘贴”般整齐划一。
此外,“福兮”机器人还展现了极高的关节扭矩和全景深度感知技术,使其能够完成转手绢、丢手绢等高难度动作,这些动作的精准完成离不开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这场表演不仅打破了公众对人形机器人“机械感”的刻板印象,更展示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实力。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6年春晚,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540台Alpha机器人就曾登台表演,并在随后的几年中连续亮相春晚舞台。而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牛“犇犇”也在2021年春晚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实力,更为其市场推广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也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多家海内外科技企业已经传出人形机器人小规模量产的消息,而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更是已经迈入了批量交付的新阶段。特斯拉也在其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将在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人形机器人Optimus。
在政策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研究,预计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产值有望超越20亿美元,2024年至2027年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4%。这一预测数据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更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工业场景到个人和家庭消费端,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