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不神秘 国内企业应积极参与制订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指导下,发起了新一轮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准备工作。2010年的IEC年会上将出现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多个标准提案。笔者有幸参与了部分标准提案的国内准备阶段的工作,感触颇深。
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标准化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家电行业将IEC标准尊为最高标准,将等同采用IEC标准的国家标准视为最高水平的标准。
各地政府出台的鼓励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政策,开出了比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高得多的奖励额度。
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往往是那些国家主管部门人员或极少数业内专家,企业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
以上种种现实,使得国际标准在不少企业人心中被神秘化了,有畏惧感,不敢碰,认为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台阶。
其实,国际标准化工作并不神秘,也没有高高在上。
回过头看看,在国家尚未建立企业参与主导国家标准制修订机制之前,绝大部分企业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同样也是知之甚少,参与的不多,即使有所参与,也属浅层次的和非主导性的,也同样存在神秘感或仰视状。然而,现在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普通事了,还有神秘感吗?一些主流企业甚至承担了标委会的标准化工作组的工作,还有仰视状吗?
同样,国际标准化工作也没有什么神秘,只是对其了解不多,缺少参与而已。IEC标准化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有些不同、思维方式有所差异、工作方式有所区别。
不同的流程和要求,可通过学习培训了解,通过亲身经历掌握。
不同的思维方式,则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最大的门槛,尤其是当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时,需要说服老外接受你的主张时,要意识到思维方式的不同可能给沟通带来的障碍。不同的工作方法,对于希望争取话语权的中国企业来说,则是工作技巧和策略问题。哪些观点适合什么阶段提出,哪些主张采用什么形式坚持,哪些提议需要什么后台支撑,哪些质疑使用什么证据消除等等。
同样,国际标准也并不神秘,它也是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同行参与形成的,就与国家标准制修订时,各个企业参与其中一样,各自有不同的技术主张,各自考虑自己的利益影响,期间充满争论和制衡、协商和妥协,最终趋于一种多数成员可接受方案。
对于中国这样的家电生产大国,理应在国际标准中占有更多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不是人家奉送的,是需要我们自己争取的。相信此轮IEC标准的中国提案的提交,是直接参与其中的企业的一次实践机会,能唤起更多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能促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有所提高。
注重技术研究,注重资源积累,注重方法策略,注重机会扑捉,注重专业素质……,一旦将当前中国企业的这些软肋硬化,一旦让企业尝到了参与国际标准的甜头,你就会发现,国际标准并不神秘,国际标准化工作并不神秘。一段时间后,敢于参与的中国企业可能成为国际新标准的发源地,善于参与的中国同行,则可能就是国际标准领域的知名专家。
-
倾倒炫目家电新品引爆夏日激情
夏天的天气热,家电卖场中的火爆绝对不比这个炎炎夏日的温度低。随着一批批或外观创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