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成资本新宠 量产商业化“破局”路在何方

2025-08-01 09:21   来源:网络   

  近期,国内不少涉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企业迎来投资热潮,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新焦点。行业在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之路上加速前行,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今年年底将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第3版原型机,2026年量产,5年内年生产目标达100万台。

  融资额也在不断攀升。据IT桔子数据,截至7月28日,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已达99起,远超去年全年的67起,头部企业融资规模更是屡创新高。7月以来,智元创新获战略投资,越疆科技完成定向增发募资10.37亿港元,众擎机器人连续完成近10亿元融资,逐际动力、云深处科技等企业单笔融资均超亿元。

  除了初创企业,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也跨界“参赛”。首程控股附属公司管理的基金投资北京加速进化科技,华为、美的、小米、广汽等品牌均已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然而,在政策扶持、资本狂热与技术突破的背后,行业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汪镭表示,当前投资热潮反映出行业加速分化,头部企业频获投资,中小厂商却在生存线上挣扎,规模化落地难度较大。锐嘉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产业投资事业部总经理王欣宇也坦言,赛道竞争激烈,一边是企业斩获巨额融资、估值飙升,另一边却面临量产瓶颈难破、商业化落地举步维艰。

  目前,一些企业在核心部件环节市占率虽快速提升,但关键零部件产能不足、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凸显,多数整机企业难以突破“百台量产”,行星滚柱丝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仍依赖手工。在应用方面,成熟应用多以展示为主,功能型产品受技术、成本与法规限制,“软硬一体”交付能力仍是痛点。

  不过,人形机器人宏大的产业蓝图已徐徐展开。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3.39亿元,2035年或超4000亿元。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将在中国“被广泛采用”。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庞大的应用场景和持续加大的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企业及各地产业集群应结合应用,加速协同发力,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

官方微信

TOP